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96篇
  免费   1552篇
  国内免费   375篇
测绘学   267篇
大气科学   322篇
地球物理   2587篇
地质学   2269篇
海洋学   539篇
天文学   650篇
综合类   161篇
自然地理   52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60篇
  2019年   293篇
  2018年   338篇
  2017年   407篇
  2016年   448篇
  2015年   452篇
  2014年   511篇
  2013年   542篇
  2012年   410篇
  2011年   424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290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251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88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180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9篇
  1975年   5篇
  1973年   3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Contradictory results are reported for the behaviour of quaternary ammonium compounds (QACs) in sewage treatment plants (STPs). QACs may sorb onto activated sludge. Only littl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with respect to effects of QACs against bacteria in STPs. Only 5 to 15 % of bacteria present in sewage sludge can be detected by means of culture dependent microbiological methods. The shift of the bacterial populations due to effects of test compounds have not been studied up to now with culture independent methods. The microbial populations shift was studied in situ using culture independent chemotaxonomy profiling ubiquinones and polyamines. Additionally, toxic effects of QACs against bacteria present in the test vessels of the Zahn‐Wellens test (OECD 302 B) were assessed with a toxicity control in the test. The ubiquinone profiles representing changes in Gram‐negative populations mainly showed that the activated sludge was affected only in test vessels containing benzalkonium chloride. According to chemotaxonomy Acinetobacter or/and some members of Pseudomonas spp. have been selected by benzalkonium chloride after some adaptation period (8 to 12 days).  相似文献   
92.
In the Négron River catchment area (162 km2), surface‐sediment stores are composed of periglacial calcareous ‘grèze’ (5 × 106 t) and loess (21 × 106 t), and Holocene alluvium (12·6 × 106 t), peat (0·6 × 106 t) and colluvium (18·5 × 106 t). Seventy‐five per cent of the Holocene sediments is stored along the thalwegs. Present net sediment yield, calculated from solid discharge at the Négron outlet, is low (0·6 t km?2 a?1) due to the dominance of carbonate rocks in the catchment. Mean sediment yield during the Holocene period is 7·0 t km?2 a?1 from alluvium stores and 7·6 t km?2 a?1 from colluvium stores. Thus, the gross sediment yield during the Holocene period is about 18·7 t km?2 a?1 and the sediment delivery ratio 3 per cent. The yield considerably varies from one sub‐basin to another (3·9 to 24·5 t km?2 a?1) according to lithology: about 25 per cent and 50 per cent of initial stores of periglacial grèze and loess respectively were reworked during the Holocene period. Sediment yield has increased by a factor of 6 in the last 1000 years, due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he very high rate of sediment storage on the slope during that period (88 per cent of the yield) can be accounted for by the formation of cultivation steps (‘rideaux’). It is predicted that the current destruction of these steps will result in a sediment wave reaching the valley floors in the coming decades. Subboreal and Subatlantic sediments and pollen assemblages in the Taligny marsh, where one‐third of the alluvium is stored, show the predominant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y during these periods in the Négron catchment.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93.
标定大陆科学钻探孔区地震反射体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孔区 (江苏省东海县南部 )进行了系统的地球物理调查 ,包括二维地震测网和专门的地震剖面 ,大地电磁法和位场方法等 .地震调查表明 ,在超高压变质岩出露区上地壳充满了反射体 ,包括倾斜反射体与上拱的反射弧 .本文介绍大陆科学钻探先行研究中地震调查的成果 .根据大陆科学钻探预先导孔的岩芯和测井资料、井旁VSP和数值模拟结果证实 ,高波速的榴辉岩体、破碎断裂带和大型韧性剪切带都可引起倾斜的地震反射 ,而上拱的弧形反射体则是由近似直立的榴辉岩体和其中的破碎带的综合反映 .由于地壳深部广泛分布着经受变质的岩石 ,上述研究结果对标定地壳中的反射地震信号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4.
岩石圈流变机制的确定及影响岩石圈流变强度的因素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讨论了确定岩石圈流变强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Byerlee定律,给出了在Anderson断层系统下三种断层的摩擦滑动强度公式,利用小标本实验结果外推,用大标本实验结果作约束,得到岩石圈几种典型岩石的脆性破裂规律,利用上述结果和传统的方法,分别得到了鄂尔多斯和山西裂谷两个典型地区的流变强度随深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以往的计算对岩石圈流变强度的估计过高,对脆性形变区估计不足,流变机制估计不对;岩石圈有力学分层的特性,但各地分层的深度范围不同,使得成层和力学作用变得复杂,讨论了水、应变率以及多相矿物对流变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土地储备及其模式选择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完善,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土地管理思路,土地储备作为政府经营城市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使政府在土地管理的实践中实现资源与资产并重的目标。在阐述土地储备的涵义、起源及其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土地储备的运行机制与最终目标,归纳了我国土地储备的基本做法,首次提出了城市土地储备的直接储备模式和间接土地储备模式概念,并提出了地方政府构建城市土地储备模式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操作思路。  相似文献   
96.
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时空格局研究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3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 80年代以来 ,经济迅速发展 ,总量水平在全国的位次不断上升 ,但区域经济差异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以计量统计分析为基础 ,探讨了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变化的时间特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格局及其变化过程 ,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 ,提出了调控河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7.
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方法   总被引:52,自引:4,他引:52  
基于 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是现代水文学同高科技 (如计算机技术、 3S技术等 )相结合的产物 ,是研究变化环境下水文循环与水资源演化规律的理想工具 ,代表了水文模型的最新发展方向。从 DEM的特性出发 ,本文探讨并总结了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特点、建模思路和模型基本结构框图。在流域离散化方面 ,重点介绍了分布式水文模型常用的三种单元划分方法 ;最后 ,针对分布式水文模型构建问题 ,从“输入模块”、“单元水文模型”、“河网汇流模型”三方面 ,阐述了分布式水文模型微结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98.
灌淤土壤可溶性盐分空间变异性与棉花生长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运用地统计学方法,在灌淤土壤上进行了棉田土壤可溶性盐分的空间变异规律与棉花生长关系系统研究。传统统计学分析表明土壤盐分测试数据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在一定取样间距下,土壤可溶性盐分的田间合理取样数目为27。半方差分析显示:土壤可溶性盐分具中等的水平变异性,但随着聚样深度的增加未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异特性;随着棉花的生长发育,土壤可溶性盐分呈现出逐渐减弱的时间变异规律,采用直线或曲线拟合方程估计了可溶性盐分的半方差图及其参数,并绘制了其相应的等值线图。土壤可溶性盐分与棉花产量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可溶性盐分含量与棉花产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花铃期的相关性较播前显著。研究结果为提高田间试验有效性以及盐渍化土壤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与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
相山铀矿田成矿机理研究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本文重点研究了相山铀矿田的成矿时代及成矿环境 ,并剖析了典型矿床在垂向上物质成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相山矿田主要经历了两期铀矿化作用 ,第一期为铀 赤铁矿化阶段 ,成矿年龄为 1 1 5± 0 6Ma ;第二期为铀 萤石 水云母化阶段 ,成矿年龄为 99± 6Ma。两期成矿作用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地质环境 ,第一期成矿作用主要与大规模火山塌陷及次火山岩侵位有关 ,第二期成矿作用则主要与因太平洋板块的松弛作用而形成的区域性伸展、裂解及中基性脉岩的活动有关。相山矿田的热液蚀变类型不仅在平面上存在东碱、西酸的演化趋势 ,而且在垂向上还存在上酸、下碱的演化规律。通过对相山矿田成矿机理的深入探讨 ,认为相山矿田是成矿元素多阶段富集、成矿热液多期叠加以及多种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00.
屏障隔振是一种用来阻碍或改变外围振波向受保护区(屏蔽区)传播的工程方法,由于其机理的探讨尚不深入,工程实践中常出现隔振系统失效的现象.本假设屏障是埋入土介质的中厚弹性板,采用薄层法分析了该弹性板在振波作用下的振动响应和屏蔽区内位移变化规律;研究了影响屏障隔振效果的主要参量;发现了使屏障隔振效率降低甚至失效的入射波全透射现象.结果表明柔性屏障易发生波的全透射,并指出了避免屏障失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